安徽第一代空姐
图:征海英当年在飞机上为乘客服务的老照片。(资料图)
安徽的第一代空姐、第一代飞行员是什么样子?他们与航空经历了怎样的变化?这些光鲜职业的背后,又有着什么样的艰辛?晨报记者走进第一代空姐、飞行员组成的“双飞家庭”,听他们讲述跟安徽民航一起成长的日子。
1981年12月,民航华东管理局在安徽招收了4名空中乘务员。经过严格的筛选,她们成为民航华东管理局第十四飞行大队(东航安徽分公司前身)的成员,也就是安徽“第一代空姐”,征海英就是其中之一。
服装没发下来 穿自己的衣服
微卷的长发、黑色连衣裙、皮肤白皙、身材苗条,安徽“第一代空姐”征海英已过知天命之年,但是长达26年的“空姐”职业生涯给她带来的美丽与优雅却给人印象深刻。
现在,征海英是东航安徽分公司服务质量管理部机供品主管,在她的办公室里,记者见到了第一代空姐的珍贵照片。
早期,空姐们不像现在一样统一着裙装,而是统一着浅蓝色的裤装。照片里,征海英烫着微卷的短发,不施粉黛,看起来很清爽。征海英介绍,早期的空姐没有要求必须要化妆,只要保持干净整洁就可以,“刚开始的时候,我们是穿自己的衣服登机服务。”“现在就不一样了,空姐都有给个人定制的妆容,都是根据空姐的自身特点来确定,展示空姐最美的一面。”
每个航班只配一名空姐
1981年,20岁的征海英第一次登上飞机,“可能每个人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吧,反正我从没觉得害怕。”在苏制伊尔14飞机上,每架飞机只能乘坐30多名乘客,每个航班只配一名空姐。
征海英介绍,上世纪80年代初期,从合肥出发的航班航线距离都比较短,主要是飞往武汉、杭州、黄山等地,飞行高度在2000米左右,那时的伊尔14飞机不是密闭式的,而是要打开通风口来通风。
伊尔14飞机上没有空调,冬天依靠发动机的温度为旅客供暖;而在夏季则采用“自然风”。
“通风口的控制都是手动的。”征海英介绍,在地面的时候把通风口打开大一点,升到空中再关小一点。那时候,飞机上没有广播,加上飞机颠簸和噪声,乘务员就站在客舱的头尾,把注意事项等需要告知旅客的东西口播两遍。飞机上没有热水,就在地面上携带暖水瓶;没有送食品的推车,乘务员就用盘子端着送到旅客面前。
图:征海英当年在飞机上为乘客服务的老照片。(资料图)
跟旅客成为多年的朋友
1986年4月29日上午,安徽民航国产运七飞机成功实现首次载客飞行,这一创举被永久载入中国民航发展史册。当日,运七飞机搭载46名乘客从合肥骆岗机场首航上海虹桥机场,从此揭开了我国民航史上用国产飞机载客的光辉一页。作为空乘人员,征海英成为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和参与者。
跟现阶段空乘人员上岗前都有完备的培训不同,“第一批空姐”正赶上十四大队由专业飞行转为民用飞行,很多乘务工作都是从零开始。
当年的培训很简单,从上海过来一个教员,带过来一本乘务手册,教空姐们理论知识、服务程序和飞机设备,“这个过程很短,很多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慢慢去体会。”征海英说。
征海英热爱自己的岗位,在经过了层层选拔之后,她有幸成为安徽第一批空乘人员,也成为众多人羡慕的“明星”。她全身心投入,与很多旅客成为多年的老朋友。
空姐招生网,空乘专业择校专家,任何关于大学、专业、择校相关问题可直接在线咨询
名师在线:点击咨询
上一篇:记深航乘务学员陈婷的飞行日记
择校指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