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空姐恐飞”,劳动者需要更多“安全阀”
浙江杭州市一名空姐在工作2年之后,开始恐惧“上天”,一上飞机就焦躁不安,差点辞了职。前不久,她到医院看病,竟然碰上了飞行员同事,两个人只能尴尬地一笑而过。经过医生鉴定,两个人都是情绪异常,焦虑、紧张,甚至出现了抑郁的倾向,原因可能就出自过大的工作压力。(5月18日《钱江晚报》)
“恐飞”不仅让空姐、飞行员承受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,也难免会损伤空乘服务的质量甚至会影响出行安全。在外人眼中,空姐、飞行员风光无限;殊不知,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包袱和精神压力。倘若这些消极、负面的情绪得不到及时、有效的排解和发泄,就会累积得越来越多,让这些劳动者的心理呈现亚健康状态甚至产生心理疾病。
空姐也好,12306话务员也罢,从事服务行业的劳动者,往往承受着更大的精神负荷。一方面,她们的工作强度较大,甚至还有一定的风险性;另一方面,在部分人契约精神和文明素养缺失的当下,她们也会承受消费者形形色色的质疑批评、谩骂指责甚至暴力伤害。
在工业化时代,标准化的流水线生产不仅对工作空间发挥作用,也在无形之中塑造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——讲究效率、追求精准成为一种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,劳动者通常被视为没有感情、没有情绪的工具;卓别林主演的电影《摩登时代》,就以戏剧化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工具理性对劳动者的异化。
效率至上或者利益最大化的背后,往往是劳动者的权利短板。情绪的波动起伏难免会影响工作绩效,这是一个在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;面对劳动者的“心情不好”、“情绪不佳”,用人单位不能进行选择性忽略乃至漠视;只有尊敬和回应员工的利益诉求,给予员工更多的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,才能让他们“轻装上阵”,实现员工和用人单位的双赢。
美国社会学家科塞注意到,锅炉都有一个安全阀,可以使过量的蒸汽不断排出,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。这样一个安全阀可以充当“发泄情绪的出口”,及时排泄积累的不满。有感于此,他提出了安全阀机制,认为人们理应通过合法的、制度化的机制,使各种紧张情绪得以释放,从而避免灾难性冲突的出现。在当下,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 “安全阀”,为员工减压力、“卸担子”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
空姐、飞行员“恐飞”,只不过是劳动者生存生态的一个缩影。在劳动者权利不断彰显的今天,用人单位要多一些未雨绸缪、多一些“想员工所想,急员工所急”;只有通过素质拓展、心理疏导、设置“心情假”等多种方式为员工提供“安全阀”,员工才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。
空姐招生网,空乘专业择校专家,任何关于大学、专业、择校相关问题可直接在线咨询
名师在线:点击咨询
下一篇:六一儿童节,来自蓝天的告白
择校指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