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会记者手记:喊出民航的声音
第一次走上两会报道的前沿,与她亲密接触是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的前一天,即3月4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。从那个时候开始,记者就在观察、在思考,两会对于一名记者来说,究竟意味着什么?
3000多名中外记者穿梭于会场驻地与代表委员之间,背着各种沉重的设备、材料,记者的快节奏、大步伐与代表委员们的严肃稳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在各个代表团组全体会议对外开放的现场,记者席总是人头攒动,答记者问环节经常出现秩序混乱、争抢吵架的现象。
在听取了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后,3月5日下午,各(省、市、自治区)代表团便开始召开全体会议,并选择一场向记者开放。在陆续参加了江西团、重庆团、福建团、四川团、新疆团的会议后,记者开始渐渐明白,作为一名记者,尤其是行业报的记者,不仅仅应该是时代的记录者、会议的传播者,也应该努力做一个行业的传达者。
如果把一个国家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多方面比作星空,那么每一个行业、每一个重大事件就是一颗颗闪亮的星星。在两会这个代表委员们参政议政的平台上,人大代表审议的并不是每一颗星星,而是由它们汇集成的一片片星海,如经济发展、民生改善等宏观问题,至多细化到一条条星河,如社会保障、食品安全、教育改革等大问题上。
在各省(市、自治区)团组开放会议上,就是这样。每个省(市、自治区)都希望把自身的发展成果展示出来,把大问题抛出来。记者的提问,自然也紧密围绕展开。团组开放会议上的答记者问,可以比作一个小型的总理记者招待会,有机会提问的多是新华社、人民日报、中央电视台、文汇报、路透社、法新社等媒体。
虽然记者和其他行业媒体的记者也运用了诸如抢话筒、大声喊、向前挤等技巧或手段,但还是很难抢到机会。能提问、给回答是每一个记者的梦想。
记得在某团组开放会的记者提问环节,在两三个问题过后,很多记者看到没有提问希望,都纷纷离开了。最后,只剩下几名记者站在非常显眼的位置。虽然记者每次都举手,最后甚至还大声对主持人说,再给一个机会吧。但是,“大门”还是被关闭了。这种情况并不罕见。
在西藏团组开放会上,记者们关注的问题多集中在西藏的经济发展以及和谐稳定等方面,提问的除了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记者外,香港、境外媒体占了一定比例。西藏团组的主持人自治区党委副书记、人大常委会主任白玛赤林很随和,几个问题过后,明显能看出他会随机叫到有特点的记者。
机会来了!由于记者站位较偏,每次举手时,记者都会喊,给这边一个机会,这边好多次都没有机会了。当白玛赤林口中吐出“最后一个问题”几个字时,记者大声地喊:“这边!这边!!”并把举得不能再高的手不停地晃动着。“那就你说吧。”白玛赤林的普通话多少有点蹩脚。
“……您认为,民航为西藏带来了哪些改变?为西藏的经济、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?……”记者大声地喊出了关于民航的问题。
“民航对西藏太重要了!……”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、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吴英杰也同样洪亮而干脆地回答。“今后,西藏还将继续加大对民航发展的支持力度……”
这时,站在旁边的路透社高大的“老外”记者对我说:“你的声音真洪亮。”
喊出民航的声音,是记者的心愿!“民航,太重要了。”——这样的回答,在那样的场合,让一名民航记者很自豪。
空姐招生网,空乘专业择校专家,任何关于大学、专业、择校相关问题可直接在线咨询
名师在线:点击咨询
择校指导